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威廉希尔中文网站@

图片
         
  职教动态  
 
  职教动态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推进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更新时间:2023-11-06 09:26:26  文 章作者:李英利  文章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点击次数: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持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深刻揭示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的内在机理。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职业教育必须深度融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深化改革与发展,提升自身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新动能、集聚新优势、作出新贡献。

一、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布局下职业教育的新定位和新使命

1. 职业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战略中的新定位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为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开辟了崭新格局,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以系统的观念推进协同创新、促进改革发展。立足于国家层面考量,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提供了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立足于教育层面考量,在科技战略、人才战略推进中,教育是基础性因素,教育通过科技手段推动生产力的进步,通过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和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质量集聚才能实现教育的功能和价值;立足于职业院校层面,学校承载着实现教育价值和功能的使命任务,要大力推动教育教学、科技创新与转化、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学校作为重要教育功能承载机构的价值实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为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提供了战略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我国国情、符合我国发展实际、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发展新路,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就是要建立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威廉希尔中文网站@: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要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实现方式。基于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依存关系,职业教育要立足于地方教育资源、科技发展、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寻找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探索构建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效融合区域优势资源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通过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以及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新模式系统推进,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协调共生、互相促进。

2. 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科技、人才的逻辑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并进一步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科技、人才、创新这三个“第一”为发展这个总的“第一”提供了支撑。三个“第一”也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实现科技与创新的两个“第一”,本质上要依赖人才的“第一”,而人才的“第一资源”的实现归根结底有赖于教育因素。总而言之,三个“第一”的落脚点,归根为教育的基础性地位。职业教育要牢牢把握这一深刻命题,把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厘清职业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关系,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努力践行。

要准确理解职业教育与科技的关系。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发展已经证明,科学技术模式与产业形态变革是职业教育发展形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即不同时期的经济和产业形态决定了不同时期职业教育的具体形态,因此,职业教育的办学形态会根据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变化呈现多样化并存、协同化发展的繁荣景象,其样态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一种形态完全替代另一种形态的发展过程,而是交织交替进行。职业教育要把握科技变革重塑职业教育具体形态这一历史规律,抓住科技变革时机,促进职业教育繁荣发展。

要准确理解科技与人才的关系。科技创新与进步对于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变革与发展,使社会劳动和生产过程更加自动化、精细化、智能化,生产能力和产量大大提高。其在工业生产领域的表现形式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迭代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现代化产业的精细化、智能化发展对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化、智能化被广泛引入现代化的工作场域特别是产业人才需求层次高移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素质要求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职业教育要主动应对科学技术的演进带来的产业结构变革,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要紧密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实现同频共振、动态更迭。

3. 职业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推进中的使命

持续推进职普融通,完善教育结构体系建设。职普融通作为在以往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创造性思路,对推进教育强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推进职普融通。推动与实现职普融通、协调发展,需要我们深刻理解职普融通的科学内涵,立足国家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基于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国家教育结构,从而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大力推动科教融汇,助推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职业教育科教融汇之路任重而道远。职业教育要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推动先进科学技术转化,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要善于将科技手段应用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场域和生产过程,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模式不断创新;要善于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创新职业教育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和实现方式,打破传统职业教育内容僵化、形式单调、载体匮乏的窠臼,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形式更加新颖、载体更加多样;要基于科技手段大规模建设基层教学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要大力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现代科技力量构建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提升的新机制,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打造教师教育教学发展共同体。

坚持深化产教融合,引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产教融合是办好高质量职业教育必由之路,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强调要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持续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结构。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培养急需人才。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养老、托育、家政生活服务业等行业产教融合,培养服务支撑产业发展的技能技术人才。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激励政策和扶持举措,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能够促进人才培养的机制创新、模式变革和效能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力资源供给能力。

二、 当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1. 类型特征不够彰显

类型特征不够彰显是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同时,职业教育内部所形成的思维局限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自身的类型特征。

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从法律层面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形成对职业教育价值和功能正向评价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认同,是塑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社会观念,是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之“要”。从职业教育内部看,职业院校和教师个体对类型定位的主体意识认识不足,不能明确区分其与普通教育在本质规定性方面的联系与区别,致使在办学发展、深化改革、课程建设等方面未能形成明确的运行逻辑与组织方式,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还存在“矮化”“窄化”的认知,职业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足,在当前人口数量下降的驱使下,必然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此外,面对不断提升的升学倾向与追求学历的主观意愿,职业教育特色化建设动力不足,办学方向逐渐背离初衷,走向异化的泥沼。

2. 整体适应性依然不足

无论是从产业需求端,还是从办学供给端,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均体现出明显的缺失。首先,专业、课程、教学、产教融合等办学要素适应性需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全过程适应性质量也亟待得到真正提升。缘于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共生关系,职业院校与区域产业更应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尚存和内涵式建设基础薄弱,动态调整机制未能充分匹配市场变化和产业迭代升级的速度和频率,人才培养质量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的耦合度不高,专业设置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适应性不强。企业和学校作为供需的两个主体,其供需矛盾的鸿沟尚比较明显,专业设置对产业的撬动和支撑作用不够凸显,两者价值目标和谐统一、协同共生的局面任重道远。在办学要素方面,主要体现在人、财、物等办学全要素的适应性不足。部分职业院校教师难以跟上现代产业转型更迭速度,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催生的新职业缺乏系统全面科学认知,而教师培养培训与企业实践的不足也限制了其实质性接触新职业的机会。所以,理论认知与实践操作的双重缺失钳制了教师将新产业技术要求和标准有效转化为专业教学内容的能力,从而直接导致职业院校教师整体适应能力薄弱。职业教育实践类课时占比大、设备设施耗材多、更新快,办学成本是同层次教育的2至3倍。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整体投入不足,根据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结果,2022年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238亿元,占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总投入的33.9%,普通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392亿元,对比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其仅占20.7%。相较于招生规模和在校生数量,职业教育投入水平远低于普通教育。因经费投入不足导致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不完善、达标率不高,也成为职业教育适应性滞后的重要因素。

3. 产教深度融合不够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来,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二十大报告又多次强调并进一步加强了从“推进产教融合”到“深化产教融合”的表述。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路径,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基本模式已成战线和社会的广泛共识。各职业院校开展了多样化的实践探索,证明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同时,在实践中反思发现,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支撑在产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依托在企业,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动力在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就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资源在社会。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亟须解决如下突出问题。第一,形式上有合,专业、人才、产业链链条上无融。第二,职业院校合作热情明显高于企业。多元共治协同度不高,未能形成协调共生的融合模式。第三,局限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构建等偏低层次的合作,没能在技术研发、人才共育等方面体现高阶性。第四,校企合作相关支持与配套政策欠明确和有效的激励力度,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的重要力量,但在参与方式、参与形式方面还存在诸多现实阻滞和实践困境。

三、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布局下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

1. 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无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还是教育强国的建设,都需要职业教育的赋能支撑。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始终是职业院校深化改革发展、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标准。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基点在类型定位的巩固与优化,这不仅需要依靠制度构建形塑认知规范,也需要加强宣传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从而为职业教育营造发展的良好生态。

同时,进一步凸显人才培养核心功能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旨。要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积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创新职业教育组织形态,抓住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这个改革载体,大力推进“两翼”建设,从而培养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威廉希尔中文网站@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以更加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供给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诉求。而这一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的持续优化以提高办学要素的支持水平、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和水平,还需要针对职业教育群体的不同需求,精准提供多元化、差异化培养方案和课程,开发特色化、多样化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多样化发展和个性化成才提供支持。

2. 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创新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创新,需要构建职普融通、内部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优化现行招生考试制度,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多元化发展。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和架构,力促职普融通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贯通。一方面,要深化职普融通的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要通过完善职普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促进两者学习成果的等值,探索实践学生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的机制。践行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差异化教育理念,建立灵活学制和多样化课程结构体系,保障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规划选择多样化的知识技能和发展路径。另一方面,要拓宽职业教育内部贯通的层次。职业教育层次上的纵向贯通可为学生提供上升通道,也有利于减少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误解和偏见,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从而增强学生的升学能力和选择范围。进一步,在完善多元化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体制机制方面,不仅要深度聚焦产业发展现实所需,还要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产教融合的人才评价机制和共享流通机制等,以此汇聚优质的产业资源,推动职业教育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3. 完善职业教育财政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财政经费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办学能力的重要支撑和源头活水。首先,要优化教育资金的支出结构,进一步促进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健全职业教育经费多渠道筹措机制,多元化、多方位筹集资金助推职业教育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统筹作用,突出支持重点,资金分配向国家、区域或地方重点领域、急需专业倾斜。其次,要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建立和完善生均拨款制度,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水平。2023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威廉希尔中文网站@:下达2023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对落实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后,要加强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强化和规范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对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院校和专业予以重点支持、优先保障,提高职业教育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4. 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造与升级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对于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职业院校实现转型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在学校层面,职业院校要坚持需求导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完善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规划,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统筹校内外数字化服务资源,为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和安全稳定的数据信息服务。职业院校要加强数字化组织体系建设,确保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顺利实施、安全运行和持续发展;努力打造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相结合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教育数字化治理能力,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新生态,赋能职业教育品质提升。在专业层面,要推动专业数字化改造与升级。专业数字化建设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形式。当前,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正全面实施。工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改造、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着数字化产业变革和人才数字技术技能需求的变化,促使职业教育必须改变传统专业的建设思路并推动其对专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与升级。其主要体现在要根据伴随着数字产业发展产生的与数字技术紧密相关的工作岗位和职业群体调整、设置新专业;围绕数字技能培养推进课程建设,开发专业化的课程标准,打造数字化课程体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数字素质与能力的融入与培养,提升学生对数字化知识和内容的基本认识,使其具备相应的数字化能力培养的基础,便于学生在进入职场和工作岗位时能够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的数字化、智能化工作场域。

四、 结语

我国已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家发展已吹响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集结号,按下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快进键。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威廉希尔中文网站@: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精神,将之转化为职教战线的自觉行动,坚持把职业教育深度融入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推进,深刻把握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定位和新使命,系统践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努力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职业教育新作为。


上一条:教育部副部长吴岩:要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生态,有力支撑产业升级发展 下一条:聚焦市域产教联合体丨铸强市域产教联合体 助力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

【 文章录入:龙启文    责任编辑:龙启文 】 

Copyright ? 2012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高职教育研究所办公电话:0795-3203833  高职教育研究所邮箱:yczygjs@163.com  管理登录  设计制作:网络信息管理中心